關註中國綠發會,訂閱綠色未來
編者按:
該文章作者一句“要不是最近兩則可怕的盜獵新聞,我甚至不知道山東老傢居然有野生海豹”把小編給震驚瞭一下。這篇文章,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斑海豹以及其它物種的生存困境,——許許多多的曾經與人類社會共生共存至今的物種,悄無聲息的消失,人們越來越少看到,幾代人之後甚至根本不知道它們曾經存在過。
這,就是正在進行時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一部分,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人類是感性重於理性的高等動物,最近在咫尺的、發生在身邊的危機容易感知,但非直接的往往選擇性忽視。在城市繁華的表象下,我們感覺得到天上霧霾帶來的明顯的呼吸不爽,卻看不到土壤下的污染,更不容易覺察到其它生命身上真真切切的生存危機。這次大連的斑海豹事件,給我們敲響瞭警鐘。
現經授權,將該文於中國綠發會平臺轉載如下。
按/Ellean 核/綠茵 編/Angel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馬前卒工作室(ID:MQZstudio)
要不是最近兩則可怕的盜獵新聞,我甚至不知道山東老傢居然有野生海豹。問瞭一圈老傢的同學,很多人的傢距離中國海豹棲息地不過幾十公裡,但所有人都異口同聲:
“中國也有海豹?這萌物不是外國的麼”
1打劫幼兒園
4月11日,遼寧大連放歸24隻斑海豹,它們都是在2月的特大盜獵案件中被救下來的海豹幼仔,已具備野外生存能力。除瞭這24隻幸運兒,還有38隻小傢夥仍在接受救助,另外38隻倒黴的海豹已經死亡。
斑海豹是國傢二級保護動物,和黑熊、馬鹿、娃娃魚同一個級別,是唯一能在中國海域繁殖的鰭足類動物。中國海域偶爾也見能到環斑海豹和髯海豹,但它們都不在中國領海繁殖,隻能算是中國水域的過客。
斑海豹是一種高緯度生物,習慣於每年有一段時間冰上生活,並在冰上撫育後代。全球共有8個斑海豹繁殖區,大多分佈於北方寒冷水域,如: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渤海,而渤海遼東灣冰區是最南端的一處。
全世界的鰭足類動物海豹、海獅、海象等共約兩千萬,中國斑海豹占隻萬分之一,約2000隻,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種群。上面提到的盜獵案雖然隻發現100隻幼崽,但已經超過遼東灣斑海豹種群年生育量的一半。
今年2月11日,大連公安接到舉報,在瓦房店老虎屯的一處廢棄養殖場內查獲斑海豹幼崽80隻,其中9隻已經死亡,71隻活著但極度虛弱。
嫌疑人供述,從今年1月開始,他們幾次駕船到遼東灣北部冰區獵捕斑海豹幼崽,從長興島幾處不易被發現的港灣上岸,將幼崽運到養殖場暫養,伺機出售。至於買傢,主要是各地水族館。
這些小海豹被斷絕瞭母乳喂養,自己又不會進食,救助人員隻能給它們打點滴維持生命。再長大一點,還要依靠人工喂食,大多是多春魚和鮁魚段。與此同時,獸醫還要喂食消炎藥,避免幼崽因為缺少母乳中的免疫成分得腸胃炎癥。直到出生1個月左右,胎毛褪完,理論上說幼仔可以獨立生活,但還需進行捕食等野化訓練。
三傢機構合力救助,但還是有9隻斑海豹因受到驚嚇或營養不良死亡,最終62隻存活,將來會被分批放歸大海。
2步步後退的“自古以來”
一些中國網民喜歡說“自古以來”,那麼斑海豹才是遼東灣自古以來的主人,它們到達遼東灣遼河入海口遠在人類之前。
“嘉佑(1056年-1063年)中,海州漁人獲一物,魚身而首如虎,亦做虎文,有兩短足在肩,指抓皆虎也,長八、九尺,謂之海蠻獅。”
這個描述很明顯是鰭足類動物。宋代的海州就是今天的連雲港,正是斑海豹的分佈區域。“長八、九尺”的描述也和成年斑海豹吻合。因此,海蠻獅這個頗有神獸意味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斑海豹。
1119年,宋朝名醫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對斑海豹作瞭進一步的描述:
“膃肭( wà nà)獸今出登、萊州……前腳似獸而尾即魚,其身後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脅下全白,仍相間於淡青。毛上有深青點,久則色復淡。皮厚且韌如牛皮,邊將多取以飾鞍韉。”
寇宗奭觀察細致,描述具體,全身生有細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並佈有不規則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點,膃肭獸顯然是斑海豹。他的記載要比俄國人帕拉斯1811年的記敘約早700年。
另外,寇宗爽還第一次代表中醫“發現”瞭斑海豹雄性生殖器的藥用價值:“其臍治臍腹積冷,精衰、脾腎勞極,有功不待別試也。”這就是常說的“海狗腎”。
其後,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斑海豹“出自遼西營州(今營口附近海域)”。他還介紹瞭海狗腎的保存方法,即“以漢椒、樟腦同收則不壞”。他對海狗腎的服用方法有所創新——制成丸藥,用糯米酒沖服,可壯陽、益精。
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遄》提到:
“海狗出遼東、登州海中。”
“……此物晝夜潛海底,惟孽乳時登島產仔。稍大即相率入水,人不可得。須冬月極凍時,海崖水口結冰,天晴海狗群出,處冰上曝日,必候其臥冰時驟入冰,以木棍擊其腰方可得之。”
最近的盜獵賊,手法和幾百年前完全一致。
3“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由於朝鮮半島阻擋,遼東灣繁殖區的斑海豹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斑海豹缺乏遺傳基因交流,已經存在生殖隔離,不太可能通過引進外來海豹彌補種群。另一方面,由於種群較小,“近親結婚”,遼東灣斑海豹的遺傳多樣性水平偏低,種群生存能力較弱。
20世紀以來,隨著沿海開發和漁業濫捕,我國野生斑海豹數量下降很快。科研人員估計,該種群在30年代初有7100隻,1940年達到最高峰8100多隻,40~70年代末,由於過度捕殺,種群數量迅速下降。
渤海沿岸漁民捕殺斑海豹有長久的歷史。旅順口漁民在50年代初期年捕獲近千隻。60年代的漁民不僅使用瞭小型動力船捉幼仔,還動用瞭槍支射殺成年獸。據不完全統計,70年代旅順口每年捕捉斑海豹的船有10多艘,捕獲量多達500餘隻,最少的年份也有100餘隻。瓦房店長興島的漁民也有捕獵幼崽的習慣。當時漁民缺乏肉類供應,用斑海豹身上的肥肉燉酸菜。而 “海狗鞭”能 “以形補形”的傳聞也始終未能斷絕。
60、70年代下海的老漁民描述:“遼河入海口兩尺長的梭魚有的是,滿海都是斑海豹的小黑腦瓜,直撞船幫子”。“海狗把門”“海豹磨牙”的傳聞也時常見到。
隨著渤海油田開發、港口建設、海洋工程噪聲、海水污染和灘塗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斑海豹的繁殖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加上過度捕撈,斑海豹到1979年隻剩下2269隻,20世紀末更銳減至1000餘隻。
1983年遼寧省開始保護斑海豹,禁止捕獵,每年僅批準動物園為補充觀賞動物捕捉數隻,並制定專捕船隻,發給準捕證。1986年捕捉瞭15隻幼崽,以後每年限捕5隻左右,另外沿岸漁民偶然捕捉的幼崽每年也有5到10隻,大多被送到各地動物園。
1966年起,青島水族館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成功進行瞭斑海豹繁殖。1988年,斑海豹被列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捕殺大幅減少,但盜獵案一直存在。1992年和2001年,大連國傢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和山東廟島群島斑海豹保護區分別建立,即便如此,保護力度遠遠不夠,目前數量恢復僅至2000隻左右。
斑海豹眼下最大的威脅是自己的外形——“萌”即危險。斑海豹身體形呈紡錘型,中部渾圓、肥胖。體軀上無突出部分,沒有外耳廓。頭圓而平滑,和軀幹之間無明顯的脖子,因此格外呆萌。
大多數水族館都宣稱自己要保護動物,但是,在商業利益面前,客觀結果是珍稀水生動物價格飛漲,供求嚴重失衡,滋生大量地下非法交易,“盜、養、供、銷”一條龍式黑色產業鏈也出現在斑海豹身上。同時,為瞭表演效果和節約成本,動物的生存環境、飼養條件非常惡劣。致殘、死亡事件時有發生,這又反過來增加瞭水族館對動物的需求,對野生種群造成更大威脅。
海洋館的建設和生物由不同部門負責,《水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是馴養合法性的來援。但目前,許可證隻控制海豹的數量,並不能確認海豹的身份。如果館裡的海豹死瞭,又弄來同樣數量的海豹,法律上依然無懈可擊。還有很多水族館沒有人工繁衍能力,幹脆宣稱海豹幼崽是本館海豹所生,完全成為瞭消耗野生種群的黑洞。
一對斑海豹一年隻產一崽,新出生的斑海豹幼崽一身絨毛,需在冰排上喂養一個月左右才能脫毛下水。這期間,成年斑海豹會貼身照顧,但幼崽行動不便,盜獵分子最易得手。2018-2019年冬冰情小,斑海豹集中繁殖,盜獵分子得手率高,所以被盜獵數量巨大。此外,近幾年斑海豹保護取得一定成效,斑海豹對人類的防備心有所降低,漸漸習慣瞭漁船,有時隻離30米遠也不逃,盜獵分子很可能利用瞭這一點。
每年斑海豹繁殖季,一次盜獵大概能獲利30萬到50萬人民幣左右。早年間,盜獵者隻要雄性成年斑海豹,提取海豹生殖器做“海狗鞭”,對種群威脅尚可控制。近幾年盜獵者發現,雄性斑海豹、雌性斑海豹、幼仔都可以賣出好價錢。一副“海狗鞭”能賣到一萬多,而“一隻斑海豹幼崽的價格從6萬元到8萬元不等,出海一次就能獲利十幾萬元”。而斑海豹每年新生的幼仔不會超過200,“萌”為其引來瞭滅頂之災。
就在本文即將寫完的時候,又出現瞭一條新聞:
另一方面,你我都是普通網民,帶娃旅遊的時候不妨遠離近年不斷湧現的新型水族館、水上馬戲團。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話雖然已經被說濫瞭,但的確能保住中國這幾千隻即將消失的萌物。
https://mp.weixin.qq.com/s/ZeAGYQcEgtBkbd0zx9_zfg
【公益項目】
斑海豹回傢之路
長按掃描二維碼
進入捐款鏈接
掌握生物多樣性、環境公益訴訟、綠色發展等領域全面資訊
聯系我們
電話:010-68485952
官網:http://www.cbcgdf.org/
分享是一種美德、關註是一種智慧
瞭解公益項目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