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還記得二十年前剛參加工作的那個春節,因為是異地工作,回到傢中,母親心酸的淚水奪眶而出,因為我看上去又黑又瘦,像逃難回來似的。之後,一傢人愉快地過完瞭春節。
在這期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該不該給上司送禮?該給誰送?送什麼東西?怎麼送?因為從來沒有做過,所以,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老實父親終於出瞭一個老實主意:咱們這兒的小米挺出名的,要不你帶點吧,也算是土特產,給你們上司都送一送,一個人送五六斤。
於是春節後,我背著幾十斤小米上路瞭。
先給書記送,我記得給書記撥瞭個電話,書記客氣瞭一番:沒必要,不用不用。然後就讓我去他傢裡瞭。當時書記的兒子在傢,才讀初中,書記讓他兒子喊我叔叔,我在他兒子喊叔叔後,緊張得說瞭一句: “你好!”他老婆則在裡屋睡覺。
平生第一次和書記獨處一室,不是談工作,而是聊閑雜。我反倒不自在,說東話西,隻盼著趕緊走。雖然大冬天,但是因為緊張,背部都被汗水浸濕瞭。書記還扔給我一包煙。他明知我不抽煙仍然甩給我。
最後我把那五斤小米從大包裡拿出來,放在廚房,也沒拿煙,就告辭瞭。
多麼蹩腳的一次送禮!
本來計劃給鎮長、副書記、黨政辦主任等人一一去送,可是因為實在不想讓給書記送禮時的緊張再重復一次,所以幹脆都不送瞭!
然後把小米分成幾小包,悄悄送給瞭在本地的老同志們。
幾年後,我看瞭一部電影《獨自等待》,主人公文子投稿給某出版社,出版社總編看後對稿件的評價是:什麼東西,一堆狗屎!
這八個字,也是我對自己第一次送禮的評價!
我當時從書記傢出來後,一肚子窩囊,一肚子氣憤,怪自己沒出息,心裡也暗暗地怪我父親沒見識,出瞭這餿主意,給上司送小米?
可真等我平心靜氣下來,真的能怪我那老實巴交的父親嗎?不能。怪誰呢?
怪我生在一個普通的傢庭,沒人幫我,任何河流都要我摸著石頭過?怪我從小沒見過大世面,和書記獨處一室就緊張得戰栗?怪我?怪不著!!
年輕人,最怕這樣,有一丁點事情沒有做好,就把自己全盤推翻,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對,陷入到自我否定的陷阱裡!有一些事情做得不錯,得到上司高度表揚,又會沾沾自喜,對自己的認識變得盲目而自大,又陷入到自負猖狂的爛泥裡。
我當時就陷入瞭瞧不起自己的境況中,其實是完全沒必要的!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對待這些第一次,我們要客觀一些,因為不熟悉,從來沒有接觸過,所以,第一次往往都是不太完美的,甚至是醜態百出的,比如我的第一次送禮。
事後很多年,等送得多瞭,套路熟悉瞭,送禮約等於上廁所:解腰帶,方便,提褲子走人,駕輕就熟。
當然,我說的是二十年前,現在是不允許瞭。當下,我們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非常好的成績,懲治瞭很多貪官污吏。但幾千年的送禮文化傳承瞭下來,送禮文化的生命力像種子的力量,是超級頑強的!
先回顧一下歷史,很多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比如曾國藩、張居正、李鴻章等,都是收禮送禮的高手,收送得既不引人註目,又能借禮鋪路搭橋。
曾國藩雖是清廉,但每年各地送來的敬錢,都是收瞭的。李鴻章更不必說,在這方面,他比他的老師曾國藩要不廉潔自律得多。張居正,飛黃騰達時儼然是皇帝他爹,收起禮來絲毫不眨眼,野史傳聞他就是吃瞭戚繼光孝敬的海狗鞭而亡。
放眼當下,在我們這個人情社會,與上司禮尚往來,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此不展開細說,聰明如你們,都懂的。
我再講一個典故:
東漢的時候,有位高官叫第五倫,他是一位讓人生畏的清官,在朝廷上發表看法,從來不模棱兩可,剛正不阿,是東漢有名的賢臣能吏!
他在退休的時候,有人問他: “你從來都沒有過私心嗎?
他說:“曾經,有人送給我千裡馬(相當於現在的勞斯萊斯吧),我沒有要。雖然沒有收下他的千裡馬,但是,每次皇帝讓我推薦人才的時候,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雖然到最後,我從來沒推薦過他,但那是因為我愛惜自己的名聲。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私心。
各位讀者,通過這個故事,你們能有什麼啟發?這個小故事,不是我杜撰的,《資治通鑒》上有這個小故事(《資治通鑒》,職場中人必讀書目,讀《資治通鑒》要慢慢讀、慢慢品,裡面的職場智慧太多瞭,陽謀陰謀啥謀都有)。
第五倫,是何等剛正的人,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都赫赫有名,尚且做不到沒有私心,更何況我們的上司們呢?
所以,我再次強調,不要有心理障礙,放下那些沒用的自尊心,勇敢地去挑戰自己想做卻不敢做的事,別怕被拒絕,第五倫拒絕瞭那個送千裡馬的人,但是內心卻實實在在地對他有瞭好感,當皇帝讓他推薦人才的時候,他總是忍不住想推薦送千裡馬的那個人。
所以,你們的上司,也是一樣的,即便他冷冰冰地拒絕你,但是他依舊會對你有好印象,畢竟,伸手不打“送禮”人。你私下誠意結交,讓上司感受到你的誠意,這就是有效的行為:上司絕對不會成為你日後的阻力,上司對你有好感。你說,就憑這,你該不該去私下結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