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遊到動物園、水族館參觀時,有發現動物的名字幾乎全都是片假名嗎?其實許多生物的名字是可以寫成漢字的,隻是因為平時習慣片假名,所以很多動物漢字名就算是日本人看到也猜不到是哪種動物。這次就一起來認識4種漢字名字超特別的動物「海月」、「麒麟」、「膃肭臍」和「守宮」吧!
▋「海月」其實就是「水母」!
「海月」在日文中,指的其實就是水母「クラゲkurage」。會有這麼優美的名字是因為水母由上往下看的話很像飄浮於水中的滿月,所以「クラゲ」的漢字除瞭海月外,也可以寫成「水月」。
電車上的クラゲ系列宣傳海報
すみだ水族館舉辦的「月とクラゲ」企劃
另外,今年7月時日本電車上曾出現一系列關於「クラゲ」的醒目廣告,「日語裡三個字的單字,『クラゲ』最可愛」的廣告詞成功成為話題。而刊登這一系列廣告的東京墨田水族館,近期也推出瞭期間限定企劃「月とクラゲ」,而這個企劃的主題發想就是來自クラゲ的漢字「海月」喔!
▋「麒麟」其實就是「長頸鹿」!
「麒麟」對應的是片假名「キリンkirin」,而「キリン」在日文中指的就是「長頸鹿」。雖然麒麟原本指的是中國神話中一種外形結合瞭龍、馬和其他動物的聖獸,但在日本因為因緣際會下,被用來指長頸鹿。
長頸鹿在日文中為何被稱作「キリン」?其中一個有趣的說法是明治時代時,上野動物園的園長「石川千代松」為瞭用國傢預算買入價值不菲的長頸鹿,因而把長頸鹿謊稱為中國傳統的聖獸「麒麟」,所以現在長頸鹿在日本才被稱作麒麟(キリン)。是不是很有趣呢?
▋「膃肭臍」跟肚臍無關,其實是「海狗」!
「膃肭臍」其實是片假名「オットセイottosei」的漢字表記,所以意思就是中文的「海狗」!這個詞除瞭日本人念不出他的日文發音外,中文母語者也不一定知道「膃肭」的中文該怎麼念。「オットセイ」最早其實是來自愛努語的「onne-kamuy」和「onnep」等字,後來才被音譯成中文的「膃肭」(讀音:襪那)。
而在中國被當作滋補藥品的「膃肭臍」(海狗鞭)於江戶時代傳入日本後,日文就念作「オットセイ」。這個詞後來除瞭用來指海狗鞭外,也被當作是海狗的稱呼。所以現在日文中的海狗才會讀作「オットセイ」,漢字寫成「膃肭臍」唷!
▋「守宮」其實就是「壁虎」
「守宮」的片假名寫作「ヤモリyamori」,其實就是中文的「壁虎」。「ヤモリ」的漢字除瞭守宮外,也有「屋守」和「傢守」等寫法。
會寫成「守宮」是因為壁虎會捕食傢中的害蟲,而被當作傢中的守護神。另外,「守宮」這個詞除瞭上述意思外,另一個由來為過去中國會將壁虎制成守宮砂,檢驗宮中女子是否仍保有貞潔。所以壁虎在中文裡其實也會被稱作守宮,隻是現在比較少用瞭。
最後,一起來復習一下這次介紹的有趣動物漢字吧!
雖然許多動物的名字一般在日文裡都是用片假名呈現,但這些名字對應的漢字,當中很多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和由來。下次看到漢字長得很奇怪的動物名字,不妨試著查一下背後的由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