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圖/遼寧盤錦濕地保護協會
大連:人與斑海豹用地之爭
本刊記者/張馨予
如果讓無人機在大連復州河入海口升空,升至100米高度向東南側飛行,會看見海岸線一排排整齊的長方形海參圈。這些海參圈屬於仙浴灣鎮和三臺鄉的養殖戶,每個海參圈的面積約50畝,每個圈裡有約1.5萬斤海參。
仙浴灣鎮和三臺鄉屬大連市瓦房店市管轄。瓦房店是一座從1980年代就開始養殖海參的城市,2020年,中國漁業協會授予它“中國遼參故鄉”稱號。
但在2021年9月3日,瓦房店市政府發佈瞭一份被養殖戶稱為“禁養令”的公告,要求仙浴灣鎮和三臺鄉的近海養殖戶停止養殖生產,拆除養殖設施,並於2021年10月31日前自行完成全部撤離工作。
養殖戶之所以被要求撤離,是因為他們均位於大連斑海豹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核心區范圍內。1992年,大連市政府批準成立瞭市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1997年,斑海豹保護區升級為國傢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
“可是我們這裡海邊全是鹽堿地、葦塘、荒灘,斑海豹不會到這裡來。”2021年12月27日,三臺鄉養殖戶賈德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些養殖戶一直都沒有拆除養殖設施並撤離。2022年1月1日,仙浴灣鎮、三臺鄉近海養殖戶全體向瓦房店市長遞交瞭一份請求書,認為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核心區存在錯誤勘定,請求有關部門申辦勘定調整工作。
《中國新聞周刊》瞭解到,大連斑海豹保護區自成立以來,其實已經過兩次調整,劃線兩次變更,面積兩度縮減。而人與斑海豹的用地之爭,已經持續瞭近30年。
建區始末
西太平洋斑海豹(簡稱“斑海豹”)屬國傢一級保護動物,身體肥碩,呈紡錘形,體長1.2~2米,是唯一能在中國海域內繁殖的鰭足類海洋哺乳動物,在全球有8個繁殖區,遼東灣結冰區是其中最南端的一個。每年10月份之後,斑海豹會陸續自南向北洄遊至遼東灣,次年1~2月份,雌斑海豹便在遼東灣北部的浮冰上產崽。3月遼東灣近海冰雪融化後,斑海豹分散在附近海域和近岸覓食,遼河入海口的幼崽出生地成為斑海豹的聚集區,它們會在河岸的泥灘憩息、換毛,5月份以後才遊離渤海,途經大連沿岸,洄遊到韓國白翎島度夏。
斑海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海水中度過,隻在生殖、哺乳、換毛、休息時才爬到冰面或岸邊,並且警覺性高,發現危險會迅速逃入水中,因此幾乎隻有遼東灣的漁民見到過斑海豹的蹤影,漁民喚其為“海狗”。
遼寧盤錦遼河口三道溝漁民劉三爺從1961年開始打漁,那時船一開,就能看到海灘上密密麻麻全是斑海豹。“船兩邊七八斤的大梭子魚噼裡啪啦往水面上躥,斑海豹一口一個。”劉三爺回憶說。
但之後的每一年,劉三爺出船看到的斑海豹越來越少。斑海豹的皮毛抗寒,油脂可以做肥皂,還可以提取出海豹油作為營養品,公斑海豹的生殖器則被稱為“海狗鞭”,具有藥用價值,因此斑海豹成為遼東灣漁民捕殺的目標。
王丕烈是中國最早研究斑海豹的科學傢之一,至2021年初去世前,他從事海洋哺乳動物研究超過50年,他曾在1990年對遼東灣斑海豹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進行過統計。據王丕烈的統計,斑海豹在1930年代初有約7100頭,1940年達到最高峰約8137頭,後因過度捕殺,1979年隻有約1908頭。在此背景下,王丕烈於1990年代初開始呼籲建立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大連斑海豹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大連斑海豹管理局”)調研員張偉參與瞭1992年建立斑海豹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建保護區曾提出兩個方案,一個是將整個遼東灣劃為保護區,一個是在遼東灣的北部和南部分別建立范圍較小的保護區。
王丕烈的一系列調研顯示,遼東灣北部是斑海豹的繁殖地,斑海豹的繁殖和換毛都集中在這個區域,尤其是在盤錦雙臺河口(即遼河口)附近。遼東灣南部則是漁民獵捕斑海豹的“重災區”,旅順漁民有獵捕斑海豹的歷史,例如1960年代每年都可捕400~500頭,營口、瓦房店市長興島等地的漁民也偶爾捕獵斑海豹。
張偉表示,當時建保護區提出一個概念,即冰期在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的遼東灣北部可以形成天然的保護,“都是冰,人根本過不去”,而遼東灣南部獵捕現象嚴重,需要建保護區。最終,1992年定下的方案是在遼東灣的南部建立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韓傢波曾在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院任院長,現為該院研究員。該院是中國研究斑海豹最主要的機構之一。韓傢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其實繁殖區是保護區最重要的保護目標,而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沒有覆蓋繁殖區,隻覆蓋瞭斑海豹洄遊、休整的區域。這意味著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從一開始就具有科學屬性不足的問題。
最初的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涵蓋大連市西部沿岸、海域以及70多個島嶼,總面積為90.9萬公頃。張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保護區沿岸人煙特別稀少,所以就把沿岸全部劃入保護起來。由於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成立時,大連市水產局對斑海豹資源進行瞭大規模調查,顯示該海域棲息和繁殖的斑海豹已不足1000頭,因此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在1997年又升級為國傢級。
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內含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2021年9月被要求清退養殖設施的仙浴灣鎮和三臺鄉區域,在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建立之初就位於核心區內。而在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兩次調整後,上述區域仍位於核心區。
人斑海豹矛盾激化
2021年12月27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三臺鄉看到,大連斑海豹保護區界碑以內不僅包括沿岸海域,還有山嶺、墳地、距離海灘5公裡的成八線公路,以及1980年代建成的攔海防潮大壩。“斑海豹怎麼會到墳地裡來?怎麼會上公路?”仙浴灣鎮養殖戶喬洪泉說。
大連斑海豹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界標。攝影/本刊記者 張馨予
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院前院長韓傢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斑海豹不會到陸地上來,尤其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它們隻會在海島或是無人的岸灘上岸。至於為什麼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核心區界內會有陸地,韓傢波表示,新老坐標系之間存在誤差,按照原來的坐標系,區界可能劃在岸邊,但換一個坐標系,區界就可能劃在岸上。此外,韓傢波也表示,有可能保護區區界原本劃在海岸邊,但若幹年之後,同一片區域填海成為瞭陸地,區界也就到瞭陸地上。
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核心區內確實存在違法填海的現象。根據瓦房店市政府於2020年11月發佈的《大連斑海豹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第DL-44項整改任務整改結果公示》,建成於2013年的金港海岸小區原本位於保護區核心區內,2020年被調出瞭保護區。公告表示,金港海岸占用瞭保護區核心區,這有國傢劃定不實的外因,也有瓦房店市海洋與漁業局違法發放填海證的內因,並稱違法發放填海證對於金港海岸小區的違法占用保護區起到主導作用。
如果依據法律,仙浴灣鎮和三臺鄉養殖戶的養殖生產的確屬於違法,因為仙浴灣鎮和三臺鄉近海養殖戶的海域使用證2016年均已陸續到期。而當養殖戶到有關部門續辦海域使用證時,被告知無法續辦。“當時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不能續辦海域使用證,沒有說是因為我們在斑海豹自然保護區,但告訴我們還能繼續養殖,之後從沒查過,並且說如果以後可以續辦海域使用證瞭,讓我們再一次性把費用補齊。”養殖戶賈德智說。
瓦房店市自然資源局海域海島科科長張越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之所以不給養殖戶辦理續期手續,是遵循大連斑海豹保護區管理規定,也告知過養殖戶停止續辦的原因。當《中國新聞周刊》向張越問及為什麼養殖戶的海域使用證到期後仍能正常養殖,不受處罰,張越稱他也不清楚。
張越表示,2020年7月,瓦房店市自然資源局曾向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核心區內的仙浴灣鎮、三臺鄉養殖戶發出瞭《責令停止使用海域通知書》,責令養殖戶停止使用海域,但所有養殖戶都無法聯系,“我們都送達到位瞭,但沒有一戶養殖戶簽收”。多名養殖戶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未收到過這份通知書,也沒有看到這份通知書張貼到任何地方。
2021年2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時指出,督察發現,清理整治海域有86戶海參養殖戶仍在養殖。隨後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於2021年4月6日進駐遼寧省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並於2021年7月向遼寧省反饋“大連斑海豹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仍存在大量養殖活動”之後,瓦房店市政府才在2021年9月發佈“禁養令”,養殖戶也是自那以後才意識到形勢嚴峻起來。
2021年10月25日,仙浴灣鎮和三臺鄉的養殖戶向大連市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請求撤銷瓦房店市政府早前發佈的公告,這一申請在2021年12月20日被駁回。多名養殖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們很快還將提起行政訴訟。
而瓦房店市政府亦有決心對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核心區內海洋養殖等問題進行整改。根據張越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一份約談紀要,瓦房店市副市長王占林於2021年12月29日,就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核心區海水養殖整改任務,再次約談瓦房店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仙浴灣鎮、三臺鄉,要求仙浴灣鎮、三臺鄉抓緊研究斷電方案,必要時可申請公安、特警、司法等部門協助,盡快完成斷電,實現真正停養。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瞭《關於建立以國傢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要“分類有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自然保護地進行科學評估,將保護價值低的建制城鎮、村屯或人口密集區域、社區民生設施等調整出自然保護地范圍”。大連斑海豹管理局局長史曉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連斑海豹管理局已提交瞭保護區的調整方案,該方案已得到自然資源部和國傢林草局的認可,以期解決保護區內的歷史遺留問題,方案正在等待國務院審批。
遼寧大連市瓦房店市仙浴灣鎮的海參圈。圖/仙浴灣鎮養殖戶
保護區范圍曾兩次調整
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成立後,分別於2007年和2016年進行瞭兩次調整,第一次調整後面積為67.2萬公頃,第二次調整後面積又縮減至56.2萬公頃。相較1992年的保護區,2007年和2016年調整後的保護區不再擁有一整片面積相對較大的核心區,而是改設兩處面積較小的核心區,分別為北核心區和南核心區。
為大連斑海豹保護區的調整提供過專業意見的韓傢波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調整保護區必須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是調整是否會對物種的保護產生影響,第二是調整如何處理好保護和發展之間的平衡關系。
2005年,遼寧省委省政府為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的機遇,提出打造“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其中“五點”即五個沿海重點發展區域,包括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2007年大連斑海豹保護區調整中最主要的一項,即是將長興島西部和南部調出保護區,長興島西部和南部周邊的海域亦被調出瞭保護區。
一位參與過大連斑海豹保護區調整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專傢堅決不同意將長興島北部調出保護區,因為長興島北岸就是斑海豹的上岸點之一,“已經到瞭保護區調整的底線,如果把長興島北部也調出去,那麼保護區的功能就不完整瞭”。直到現在,長興島北岸仍偶有斑海豹上岸,大連斑海豹管理局也在長興島設有管理站。
2010年,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升級為國傢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同年,恒力石化落戶長興島。目前恒力石化為全球規模最大的PTA生產基地,PTA項目年產能1200萬噸。
在2007年和2016年大連斑海豹保護區調整之後,被調出保護區范圍的區域還陸續開建紅沿河核電站、大連金州灣新機場、太平灣港區等。此外,保護區內部分商運、工業運輸海上航道也被劃出瞭保護區。
斑海豹種群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被漁民獵捕,但海域冰情變化、食物來源變化、海洋水質污染和海上運輸亦會對斑海豹所在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大連斑海豹管理局局長史曉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連斑海豹管理局的日常工作包括生態監測,包括每個季度在保護區范圍內進行一次水質監測,各個監測站位必須達到一類水質標準,如果未達到需要周邊企業整改。
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在2016年的調整還有一個重點,即把大連螞蟻島劃入核心區內。目前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南核心區內涵蓋瞭大連虎平島和螞蟻島,它們是斑海豹在中國海域四個主要上岸點中的兩個。斑海豹另外兩個主要上岸點是盤錦遼河口和山東的廟島群島。
韓傢波認為,保護區調整要考慮平衡點,現在大連斑海豹保護區還是保持瞭保護的核心。
保護難題
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建立已近30年,但斑海豹的保護仍有所缺失。最直接的一點,是斑海豹作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已經十餘年沒有得到過全面的種群調查。
韓傢波此前在他的研究論文裡曾表示,對斑海豹數量調查最有效的方法是空中觀察,但由於經費和其他條件所限,對斑海豹的空中調查不多。大連斑海豹管理局調研員張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連斑海豹管理局曾與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院商討如何開展斑海豹種群資源調查,其中包括調用破冰船,一條船一小時的費用是1.3萬元,每次需要動用四條船,出海一天至少十小時,而每次調查不止一天,再加上調用無人機和直升機,並且來年還需要進行復核,“這個項目沒有三五百萬下不來”。
由於長期未進行種群調查,中國國內的斑海豹種群數量,目前還存有爭議。
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院上一次調查斑海豹的種群數量,是在2006年和2007年對遼東灣海域結冰區內斑海豹繁殖地的航空調查。2006年空中調查得到的斑海豹總數約為1200頭,2007年斑海豹數量約為890頭,兩年合計監測數為2000頭左右。
中國綠發會曾在2020年發文,稱農業部在使用上述數據時描述為“2006年和2007年的調查結果約為2000頭”,以至於多傢媒體錯誤引用成斑海豹種群數量為2000頭,而且一直沒有更改。同年,中國綠發會進行瞭全國野外斑海豹種群數量同步監測,得出監測數量為338頭,並估計中國野生斑海豹總數不足500頭。
大連斑海豹管理局調研員張偉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由於斑海豹潛水時間較長,觀測斑海豹時難以準確計數,因為當在空中觀察到斑海豹時,水裡也會有斑海豹。
此外,大連斑海豹保護區的成立並不能徹底禁止盜獵行為。2019年2月,長興島警方接到舉報,在瓦房店老虎屯鎮一處養殖場查獲100頭斑海豹幼崽,後存活62頭。據犯罪嫌疑人供述,2019年1月中下旬開始,他們數次駕船到遼東灣北部冰區海域非法捕獵斑海豹幼崽,作案返回時,從長興島不易被發現的港灣上岸,將斑海豹幼崽運往老虎屯暫養。
《中國新聞周刊》查閱近年數起非法獵捕斑海豹案件的判決書發現,幾乎所有被告人都是到營口、盤錦一帶海域獵捕斑海豹,因為那裡才是斑海豹的繁殖地。
“獵捕地是在遼東灣北部,我們日常巡護檢查到不瞭那裡。” 大連斑海豹管理局局長史曉明表示,斑海豹主要繁殖區域不在保護區范圍內,這是保護區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大連斑海豹保護區最初成立時遺留的問題,為之後的保護留下瞭隱患。
目前,大連斑海豹管理局隻是采用人工巡查的方式對盜獵人員可能利用的保護區沿線漁港碼頭進行管理,效率低下。史曉明表示,相關單位正積極申請,在保護區沿線36個重點港口碼頭建立監控系統。
在現有的保護區范圍內,斑海豹保護依靠多部門聯合。2021年12月,大連市斑海豹保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瞭《2022年冬(春)季斑海豹洄遊(育幼期)管理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專項行動時間從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要求各有關部門、各區市政府(管委會)配合。方案的一個重點是“網格化管理”,即在岸邊每個村子安排一個“眼線”,一旦看到有可疑人物上岸或出海,就層層上報。
進入1月,斑海豹很快又將洄遊到遼東灣北部,在冰面產崽、憩息,遠離人群,避開船隻。大連斑海豹保護區內外的人仍在爭論區界如何劃分,不過,這些爭論好像從來都不與它們直接相關。
(實習生張文妮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