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它誕生於800多年前,源於南宋宮廷禦方;它的工藝配方是迄今為止中成藥最大的配方之一,由海狗鞭、廣狗鞭、梅花鹿鞭、人參、海馬、蛤蚧等40餘味中藥合成;它經由江南名醫北上帶到煙臺,傳承至今成為煙臺乃至中華一寶;它1981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經濟委員會授予“國傢質量獎銀質獎”,1984年因處方及工藝傳承久遠、價值連城首次列為國傢科技保密項目,1991年獲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傳統醫藥長城國際金獎,2006年被認定為山東名牌產品,2009年又被國傢科技部和國傢保密局批準為“國傢保密品種”,2014年制作技藝被正式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它1959年開始出口國外,暢銷幾十個國傢和地區,被列為中國中成藥出口四大名藥之一,享有神奇的中國小紅盒美譽……它就是煙臺傢喻戶曉、名揚國際的中亞至寶三鞭丸。
要說中亞至寶三鞭丸,繞不開它的歷史;要追尋中亞至寶三鞭丸的歷史,自然繞不開中亞三鞭丸的出產地——2011年更名的煙臺中亞醫藥保健酒有限公司。公司座落在煙臺市芝罘區機場路1號,廠區綠林環繞,空氣清新、底蘊深厚。
車間裡,工人有序地忙碌著,自動化流水線作業讓中亞至寶三鞭丸的加工流程美麗如畫,一顆顆潔白的藥丸被包裹進紅色的紙盒裡,等待著發往世界各地。
在公司的檔案資料上記者查詢到,中亞至寶三鞭丸是神醫華佗的後人華宏呈獻給皇上用來補腎強身、延年益壽的秘方,深受皇族大臣的寵愛,江南名醫在行醫過程中覓得此方,攜方北上到煙臺來行醫制藥,並自制自銷至寶三鞭丸。
為何江南名醫會攜方北上,資料裡也有記載: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交通方便,在南宋時期便是南藥北上、北藥南下的重要中轉樞紐,在醫藥界的地位堪與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相提並論,南藥北藥在此地匯合,當時再難湊的方子在這裡也不成問題。據史料記載,上個世紀30年代,煙臺的中西藥店鋪達140多傢。並且煙臺出產沙參、棗仁、丹參、荊子、石決明、桔梗等數十種中藥材,聞名全國,居民用中醫中藥防病治病有著悠久的歷史。
至寶三鞭丸遵古炮制,藥方配伍科學,君臣佐使,嚴謹精當,很快就風靡全城,成為傢喻戶曉的良藥。
1931年秋,曲乃謙先生和煙臺芝罘、黃城黃山館、福山東廳等十人共同出資入股,在原煙臺市草市街50號(今南大街一帶)創辦中亞藥房,前店後坊,主要銷售自制的中成藥,中亞至寶三鞭丸是其中主要的一種;新中國成立後,中亞藥房劃歸煙臺藥材站管理,改為公私合營煙臺制藥廠,在如今的北大街一帶;1950年代,至寶三鞭丸開始出口國外,暢銷港澳、東南亞、日本、韓國、歐美等30多個國傢和地區;1980年,省政府扶持中藥出口企業,制藥廠搬到白石村,更名為煙臺中藥廠,是全國重點中成藥生產企業,不管廠子的名字如何變化,一直沿用著中亞商標;1981年9月中亞至寶三鞭丸憑借著悠久的傳承歷史、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傳統中藥出口創匯的優異表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經濟委員會授予“國傢質量獎銀質獎”;1998年,中亞加盟張裕集團後,至寶三鞭丸先後在煙臺毓璜頂醫院、煙臺山醫院、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青島山大醫院、山東中醫大學等17所大學、醫院、科研所進行瞭29項課題研究,取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8項;2014年至寶三鞭丸制作技藝被正式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傳承人參與瞭中亞至寶三鞭丸制作的每一道工序
說起中亞至寶三鞭丸制作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不得不提到中亞醫藥保健酒有限公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亞至寶三鞭丸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官連。
1987年,王官連從山東中醫學院畢業來到煙臺中藥廠,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王官連自小受先輩影響,對中草藥文化有濃厚興趣。 在中亞工作的三十多年間,王官連做過技術員,呆過實驗室,下過車間,幹過銷售,做過管理,目前負責產品的生產研發。“先後在配料車間學習傳統炮炙技藝,在技術科和研究所從事三鞭丸工藝研究,在產品營銷部門主要從事對三鞭丸的包裝和工作……”不知不覺間,王官連參與瞭中亞至寶三鞭丸制作的每一道工序。“至寶三鞭丸的工藝配方是保密的,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加工工人,都是分段參與的,每個人都隻掌握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能夠參與中華瑰寶的全部工藝,王官連頗為自豪又感覺任重道遠。
希望幫助更多人解除病痛疾苦、強身健體
1999年,王官連獲得高級工程師職稱資格。由於在山東中醫學院學習時打下瞭堅實的中藥學理論基礎,加上工作後也一直努力學習探索,王官連發揮瞭專業技術的優勢,帶領生產廠先後通過2004、2009、2014、2019年四次國傢GMP標準驗證,在傳統工藝基礎上運用瞭現代藥學理論和制藥技術將至寶三鞭丸進行瞭改進與完善,使得至寶三鞭丸這一傳統中藥品種得到瞭很好的發揚光大,2014年10月在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獲得優秀傳承人獎。
王官連繼承發揚傳統炮炙技藝,通過30多年的藥品生產經驗結合自身紮實的中藥學知識,加入當代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改進制作工藝,與行業同仁們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研發出全國首臺中藥小丸自動裝丸機和蘸蠟機,實現瞭設備的自動數丸、自動蘸蠟、影像檢測,將殼扣緊等一系列自動化程序,提高瞭藥品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減少瞭藥材在生產過程中的損耗,使至寶三鞭丸在新時期下能夠適應並得到新的傳承。2018年10月,王官連被認定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亞至寶三鞭丸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結合30多年的中亞工作經驗,王官連告訴記者,中亞至寶三鞭丸選料正宗地道,藥方科學嚴謹,泡制工藝獨特,“原來大藥房加工中亞至寶三鞭丸是純手工制作,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手工制作更好,智能化流水線工藝操作比手工操作的產品可控性好,配料更為嚴謹,質量也更穩定。”說起中亞至寶三鞭丸,王官連興致很濃,“1981年9月中亞至寶三鞭丸斬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最高獎——國傢質量獎,國傢質量獎是八十年代在國傢質量興國戰略方針下,具有權威性、代表性和說服力的國傢質量大獎,其含金量不言而喻。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舉辦國際傳統醫藥大會,在這次國際傳統醫藥劃時代盛會中,中亞至寶三鞭丸被授予國際傳統醫藥長城國際金獎。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最早權威認定的國際傳統藥,也奠定瞭中亞至寶在國際傳統藥領域裡的地位。在延續和保證產品高質量的基礎上,我們又將產品多樣化,除瞭原來的大蜜丸,還有小蜜丸、濃縮丸、口服液、酒劑、膠囊等等,相比原來的產品更方便攜帶、服用,吸收也更多更快。”
說起未來的規劃,王官連希望中亞至寶三鞭丸這顆神奇的藥丸能發展得更好,傳播得更廣,幫助更多人解除病痛疾苦、強身健體。
處方嚴謹,配方珍奇、炮制奧妙、工藝獨特……歷經800餘年風雨,濃縮祖國傳統醫學智慧和精華,“中華老字號”加持,一代又一代中亞人,恪守祖訓,用他們濃厚的弘揚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傾力打造著中亞至寶金字招牌,奠定著中亞至寶在國際傳統藥領域裡的地位,重任始終在肩,信念始終未泯,我們相信,中亞至寶三鞭丸的明天,會更加璀璨閃亮!
撰文/YMG全媒體記者 曲彩雲 攝影/YMG全媒體記者 金海善 通訊員/劉增明
責任編輯: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