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
怎麼可能沒意見?!
大文豪王世貞就很有意見。
王世貞傢是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望族,世代為官,王世貞與張居正還是同榜進士。
然而,兩人尿不到一個壺裡。
張居正本有意用他。他卻用行動告訴張居正:俺不稀罕。
俺要寫書,抹黑你!
王世貞在其所著《嘉靖以來首輔傳》中說:
居正所坐步輿,則真定守錢普所創以供奉者。前為重軒,後為寢室,以便偃息。傍翼兩廡,廡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為揮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
這事講的是“奪情風波”發生的第二年,即張居正於萬歷六年(1578)回鄉葬父時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這個轎子要32個壯漢來抬。轎子裡前面是辦公的地方,後面是臥室,兩邊是走廊,各立一個書僮。
言之鑿鑿,有鼻子有眼。後世都信以為真,將之列為張居正生活奢靡的一大罪狀。
文學傢的想象力真是很豐富啊!這不就是現代版的豪華房車嗎?
然而,硬傷太多,一點都經不起推敲。
正史中關於此事,一點痕跡都沒有。
我們不能忽略明朝的言官。
明朝的言官講得好聽一點,就是一群馬蜂,見誰都叮,逮誰都咬,不管你是宰相還是皇帝。
嚴嵩那麼兇惡,彈劾他的人還前仆後繼,何況張居正?張居正雖然也冷酷無情,卻好歹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然而,沒有一個言官為此事出聲。
張居正回傢後在給神宗皇帝的《請寬限疏》中報告:“臣於三月十三日,蒙恩準假辭行,至間月初四日抵傢。”
依此而論,張氏的行期隻有22天,北京與江陵之間單程就將近三千裡,則平均每天要行進超過65公裡。途中張居正還要處理政務、接見官員、拜會藩王、參加宴會……
這是32個轎夫抬著一頂“巨無霸”萬萬做不到的。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萬歷五年是張居正人生觀、價值觀的分水嶺。
“奪情風波”給瞭他巨大的心理創傷。加上年事漸高,而人生苦短,享樂主義漸漸就抬頭瞭。
自此以後,張居正所用之人,要麼隻是特聽話的人,要麼就是特會諂媚之人。
自此之後,更講究飲食起居和聲色耳目之娛瞭。
雖然支持戚繼光是無條件的,但對戚繼光送來的金銀和美姬一一笑納,毫無違和之感。
我也是人,我也有缺點。
也許,我隻是太累瞭!
但張居正並不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
並不知道“萬歷新政”會隨著自己的去世而人亡政息。
更不知道,自己死後會遭到那麼慘烈的政治清算。
一切都會過去。大明王朝也已時日無多。
“萬歷新政”,隻不過是回光返照罷瞭。
【拾】
萬歷九年(1581),五十七歲的張居正,終於勞累病倒。
萬歷十年。三月,張居正給朋友山東巡撫楊俊民寫瞭一封信:
賤恙一向不以痔治,遷延十有餘年,故病日深。近訪得一名醫,仰蒙勝恩賜假治療,乃得去拔去病根。今病雖除,而血氣虧損,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寸步難移,揆之生理,尚屬艱難。
五月,張居正又給他的恩師徐階寫瞭一封信:
賤恙實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貴府醫官趙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
萬歷十年。六月二十日,居正病逝。病重其間晉太師,逝後,謚文忠。
謚號是古代皇帝代表朝庭給逝世的大臣一種蓋棺論定,“文忠”被認為是僅次於“文正”的一種美謚。
經緯天地曰文。
慮國忘傢曰忠。
但也有說他是死於過食溫臍肭的。
溫肭臍也叫海狗腎、海狗鞭等,是海狗科動物海狗或海豹科動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官。
1583年,萬歷皇帝下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再詔奪文忠公謚。
給你的,我都要收回來。
1584年,萬歷皇帝親筆下詔:“張居正誣蔑親藩,侵占王墳府第,鉗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斷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追論,伊屬張居易、張嗣修、張順、張書都著永戍煙瘴地面,永遠充軍。你都察院還將居正罪狀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
並下令司禮監太監張誠與刑部侍郎丘瞬前往江陵查抄張府。
張誠和丘瞬主持的抄傢,把萬歷翻臉不認人的冷酷無情實施到瞭極致,他們還沒有趕到江陵,就命令地方官登錄張府人口,封閉房門,一些老弱婦孺來不及退出,門已封閉,一下子就餓死十餘人。
張誠等看到張傢的全部財產還不到大奸臣嚴嵩傢產的二十分之一,於是對張居正傢屬嚴加拷訊,逼迫招認分散寄存銀錢200萬兩。
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被逼自誣,以至株連親友。張敬修不堪嚴刑追逼,痛寫血書鳴冤。
三子張懋修投井自殺未遂,又絕食未死。張氏子孫傢屬又餓死及自殺者數十人。
張居正的母親年逾八旬,惶懼哭泣,求死不得。事情的發生,離張居正去世隻有一年又十個月。
張居正對自己身處險境早有認識。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任事以來,“所結怨於天下者不少矣!”
但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死後居然禍及老母及子孫。
長子張敬修(原任禮部主事)實在受不瞭如此折磨自縊身亡。他臨終前留下一紙絕命書:
……尤可痛者,吾有六歲孤兒,焭焭在抱,知亦不能存活也……
……何忍,何忍!邱侍郎、任撫按、活閻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來,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憐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
……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張鳳盤,今張傢事已完結矣,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
其實,張居正是沒有晚年的。
他生於嘉靖四年(1525),
死於萬歷十年(1582),
虛歲隻有58歲。
1627年,陜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
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崇禎在煤山自縊。
明朝亡。
但有兩件事,必須還得說說。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那個在“奪情風波”中大出風頭的鄒元標多次上奏,請求天啟皇帝恢復張居正名譽,並追封謚號。同年底,天啟皇帝朱由校下詔恢復瞭張居正的官職,並給予祭葬,這位身後蒙冤四十年的名臣,終得平反。
可惜,世上已無張居正。
奇瞭,怪瞭!
你當年罵張居正,現在又為張居正說話,這不是首鼠兩端嗎?
鄒元標感慨說:“沉浮半生,方知江陵(張居正)之艱辛也。”四年後,七十四歲的鄒元標病逝。
崇禎十七年(1644),在北京城內外交困之時,狀元魏藻德臨危受命,成為內閣首輔。
在李自成步步逼近北京的情況下,崇禎急於籌集軍餉,命官員捐款“助餉”。
魏藻德兩手一攤:皇上,這個真沒有!
李自成兵臨城下之時,崇禎問他有何對策,一向口若懸河的他閉口不言,崇禎再問,你隻要開口,我立刻下旨照辦!
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聲不吭。崇禎氣瘋瞭,一腳踢翻瞭龍椅。
三天後,北京陷落,崇禎自縊,明朝覆亡。
李自成入城後,大將劉宗敏抓捕魏藻德等重臣入獄,要求隻有一個,捐款助餉。魏藻德在被夾棍夾斷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銀七萬兩。
———–感謝閱讀.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