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風濕骨病,祖國傳統醫學中有一對黃金搭檔。它們倆強強聯手,屢獲佳效。這就是羌活和獨活。
《神農本草經·獨活》(無羌活):味苦,平。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羌使者。生川谷。
獨活為傘形科重齒毛當歸的根。以根條粗壯,油潤,香氣濃鬱者為佳。因與當歸相似,常相混淆,或用以冒充當歸。切片生用。
古人曰:“獨活一莖直上,有風不動,無風反搖”,是比喻獨活風性之強,故遇外風不懼,無風而風性自動,隱喻瞭獨活強大的祛風作用。
羌活為傘形科羌活或寬葉羌活的幹燥根莖及根。以條粗,外皮棕褐色(黃芯,外圍一紅圈),斷面朱砂點多,香氣濃鬱者佳,切片生用。
羌活和獨活,不但名字相似,而且功能也相似,都有祛風解表除濕,通痹止痛的療效。在治療風濕骨病的時候,它們往往是出鏡率最高的兩味中藥。但是,仔細分析,二者的功能又有所不同。
《本草正義》提出羌、獨活合而用之,才能治療“身半以上,身半以下,手足上下交痛”,這些觀點一直指導著中醫的臨床。
原來,羌活先入膀胱經,再入腎經。獨活先入腎經,再入膀胱經。這歸經上的細微差別,決定瞭兩者在藥效上的不同。膀胱經即足太陽膀胱經,屬陽。腎經即足少陰神經,屬陰。人體中,上半身屬陽,下半身屬陰。這就決定瞭,羌活對上半身的疼痛效果好一些,而獨活對下半身的疼痛效果好一些。
其實,這樣的分法,目的是便於常人理解。更多認為,羌活對風濕襲表者效果好,獨活對風濕入骨者效果好。羌活入大經,獨活入細絡。不過在臨床上,兩者經常聯合使用,比如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的根源就是求於本,以人為本,這是正邪相互作用中有機生命主體的決定論。中醫“治未病”的根本原則在於道法自然、平衡陰陽。“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醫講: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而中國灸就是傳承中醫養生之道,傳統醫學十分推崇運用草本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
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於灸的補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就是人體陰陽平衡,使得氣血調和,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疏理氣機,溫通經絡。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灸借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
案例
陳先生傢住青島市嶗山區,常年以來,他的右膝蓋有問題,主要是由右腳前旋引起的。最終他做瞭矯正手術,但是六個月之後,他的右膝蓋仍舊很疼。
每次伸、抬腿就疼,爬樓梯更是苦不堪言。躺在床上時,腿甚至不能向外伸展,總得彎曲著。休息、運動、服用止痛藥都沒有效果。
用瞭中國灸後三周,他常年來的右膝蓋的疼痛消失瞭。現在陳先生仍堅持使用。他的左膝蓋也受過傷,但是灸療法很快就治好瞭。現在他的腿又恢復靈活瞭。
現在的養生方法很多,有些人喜歡去健身房,有些人喜歡飲食養生,有些人喜歡中醫養生,無論是什麼養生方法,隻要是對身體好的,我們都值得去提倡,就像案例中的陳先生一樣,重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