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草摘要: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痓,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苦、甘,平、微溫,無毒。主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痓,女子疝瘕。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久服輕身,耐老。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
(葉天士:即獨活,一物二種,《本經》不分,後人乃別用。謂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入足太陽;獨活氣濁屬陰,善行血分,入足少陰。至逐風勝濕,透關利節,功用正同。羌活理遊風,獨活理伏風,但真氣不足者忌之,懼虛虛也。羌活色紫,獨活色黃。)
《本草品匯精要》:“主遍身百節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本草匯言》:“羌活功能條達肢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散風寒風濕。”
《本草經疏》:“治足太陽風濕相搏,頭痛肢節痛,一身盡痛者,非此不能除,乃卻亂反正之主君藥也。”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散入表風邪,利周身即痛,排巨陽腐肉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
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遊風。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裡,用者審之。
《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平,味苦甘,無毒。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
羌活氣平,稟天秋燥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甘無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其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金瘡為風寒所擊,則血氣壅而不行,其痛更甚矣;羌活苦能泄,甘能和,入肺解風寒,所以風血行而痛止也。奔豚者,腎水之邪,如豚奔突而犯心也;苦可燥濕,甘可伐腎,所以主之。
癇者風癥也,痙者濕流關節之癥也;羌活氣平,可以治風,味苦可以燥濕,故止癇痙也。女子疝瘕,多經行後血假風濕而成;羌活平風燥濕,兼之氣雄,可以散血也。
久服則脾濕散,所以輕身;心血和,所以耐老,皆味甘苦之功也。
《玉楸藥解》黃元禦:味苦,氣平,入足厥陰肝經。通關逐痹,發表驅風。
羌活瀉濕除風,治中風痿痹㖞斜,關節攣痛、皮膚瘙癢、癰疽疥癩諸病。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α-側柏烯、α-蒎烯、β-蒎烯等揮發油成分,另含羌活醇、異歐前胡素、花椒毒酚,及脂肪酸、氨基酸、糖類。《中國藥典》規定: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4%,含羌活醇和異歐前胡素的總量不得少於0.40%。
2、作用本品有抗炎、鎮痛、解熱、抗心律失常作用,並對皮膚真菌、佈氏桿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