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湯是時方當中比較有名的一張解表方,屬於辛溫發汗的治法,因此歸入於六經的太陽病。
太陽病是表陽證,治法是發汗,常用藥物是麻黃、桂枝、葛根、生薑、蔥白。仲景用這五個藥物來發汗解表,其中以麻黃、桂枝為核心藥物構成瞭表證(太陽病、少陰病)的方劑,能夠滿足臨床治療需要,那麼為什麼後世還要創造出來一個九味羌活湯呢?
古代大多醫生的水平不高,很多醫師也不見得能夠理會並掌握麻黃、桂枝的臨床應用要點。正是因為不會用麻黃湯、桂枝湯,用錯瞭反而副作用問題更大,所以才有瞭畏懼麻桂如虎的說法。
高水平醫傢就擔起瞭醫學教育的責任瞭,著書立說,傳播學術。金元時期的張元素想,既然普通醫師掌握不瞭麻黃湯、桂枝湯應用鑒別要點,經常用錯,幹脆創制出一個不用麻黃桂枝的萬能方吧,不論有汗和無汗的表證,都可以用它來解表發汗,這就是九味羌活湯。出自張元素的學生王好古的《此事難知》裡。
方後註曰:“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也”。就是說表證重類似於麻黃湯證,趁熱服,吃瞭以後還要啜熱稀粥,加上輔汗法,就能達到發汗解表的效果瞭。如果表證輕類似於桂枝湯證,不需要發大汗,則不用啜熱稀粥。通過輔汗法來調節發汗的力度。
九味羌活湯不管有無汗都能用,不管是麻黃湯證還是桂枝湯證都可以吃這個方子,這是針對普通低水平醫生的解表方。但是對於掌握瞭六經辨證的大傢而言,掌握瞭麻黃湯、桂枝湯,掌握瞭二方的鑒別要點,九味羌活湯在你面前看來就是小菜一碟瞭……
如果你能夠妥善地用麻黃湯、桂枝湯、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包括白虎湯、承氣湯,能夠妥善的治療溫熱類疾病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