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日月精華,生長於高原之上。羌活,從出生起,就要忍受孤獨、寂寞、冷的熏陶,經過這些磨煉之後,一位仙藥誕生瞭?
“羌”這個字,背後代表著一個地域——川蜀地區,也就是古詩裡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高原區。也代表著“雲朵上的民族”——羌族。
“活”有關生命,是描述生命存在狀態的一個字。這兩個字合二為一,就有瞭“羌活”這一個藥名。由此可見這味藥的名字包含著地域和文化氣息,值得去打探一二。
“羌”字話羌活
說起這個羌地,就大致在蜀西這塊地方。羌地山高險阻,地勢陡峭,通行不便,在與青藏高原接壤的地方更是如此。山頂積雪常年不化,降水不多,氣溫年均很低,在5攝氏度以內,四季的風常常肆虐,分分鐘讓你在風中凌亂。而這也就是羌活的產地,是挺高冷的,反正是一般人不喜歡去逗留自拍的地方。
不一般的地方,總會有不一般的事。而且,這都說草藥也是吸收日月天地之靈氣而生的,都有它的特異之處。想到羌活在這樣不一般的地方,吸的又是怎樣的靈氣呢?
現在來略略發散般的想象一下:羌活,這從土裡冒出來開始,還沒好好享受陽光的時候,就要學會和低溫、凍土、狂風做鬥爭。他時時都得靠自己的根須,牢牢地抓住地下堅硬冰冷的泥土。他艱難的從地下吸取自己生存所需的養料。不僅如此,土地之上的莖葉還得承受360度無死角的風,10000點傷害——就這樣,常年累月之後,就集瞭滿滿的正氣,不對是靈氣……
所以當第一位古人發現羌活的時候,一眼就被他不合群而又繁茂的姿態吸引住瞭。趕緊挖出根來一看:就發現,更加奇特的是,這根的形狀長的很有靈性。有的像蠶,有的還像竹節,這紫黑的外皮皺皺巴巴的,還有裂紋,一副飽經風霜的樣子,接著用鼻子一聞:喲,還挺香的,肯定是寶貝!(註:羌活又名黑藥,退風使者,羌青。)
羌活飲片
羌活被人當做藥使用是一種必然,因為他忍受的太多,總會被發現的。
“活”字談羌活。
活指的是有關生命的事,羌活修煉為藥又是為人的生命而奉獻的。當羌活以藥的身份進入人的社會時,自然得從功效來說起。而一想到羌活的功效,就忍不住贊嘆:真是奇妙!它具有祛風散寒、解表、勝濕止痛,通利關節等用處,而且外用還可以治療白癜風、斑禿等皮膚性的病。關鍵此藥的核心就是祛風散寒、止痛,尤其是上半身,因外感風寒而導致的疼痛。
如果不知道羌活的生長環境時,你也許體會不到這幾個功效的組合在羌活身上的神奇之處。但現在,看著這些功效,再參照由羌字聯系出來的地域環境,這些都有著難以置信的巧合。
羌活——生長環境要求他必須學會抗寒,抵擋狂風,並且他的根莖堅韌,還有著頑強的穿透力。這些作用到人身上之後,就衍生成:散寒,勝濕止痛,通利關節經脈的能力。這樣的巧合或許可以讓你明白,中醫所說的:同氣相求。
對於羌活,古人給的評價是非時外感之仙藥。這樣的名頭,現在讓人看起來,確實有點誇張。但始終不能否定的是,當一個人出現以下這些癥狀:惡寒發熱,沒有汗,頭身疼痛這些情況時,羌活就可以同時擺平這些身體出現的叛亂現象。而這些癥狀,大部分感冒過的人,都有過這些體會,因為這些癥狀是無論哪個季節感冒都有可能出現的。也就是說,羌活治療感冒是會頻繁出現的。這樣看來:非時外感之仙藥並非浪得虛名瞭。
不僅如此,羌活藥用價值還體現在它具有強而有力的升散能力,對於人上半部的肩背肢節疼痛就很有針對性。臨床上也會使用這個特性,作為引經上行的載體。
總之,出自高冷荒僻之地的羌活,作為仙藥也不為過瞭。畢竟,他如此寂寞的挺過天劫;畢竟,無敵也是如此的寂寞……
本文由 “中醫同城” 原創出品,作者澤蘭。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想瞭解更多內容,請關註微信號zyto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