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東漢的時候,朝廷看不起羌族人,不讓他們管事,所有的臟活累活都讓他們幹。不是讓羌族人給他們養羌馬,就是抓去當兵打仗。
不聽話的全部用繩子拴住,一串串地趕到貴人的田莊裡當苦力。一天隻許喝一碗水,吃一小塊幹饃饃。餓死的、凍死的人不少。有人要逃跑,抓住不是打就是罵。羌人的日子就像沉入海底的船,整天泡在苦水裡。官逼民反,苦難深重的羌人拿起武器反朝廷。
朝廷派兵大兵幾十萬,四處鎮壓羌人,連幾歲大的娃們都不放過,逼得羌人鉆人深山老林,無吃無住,死的死,傷的傷,在大山裡過上瞭’野人’的生活。一路走,一路就有人死。羌人中有個頭人叫雜瑪,他見草山上長著一種怪怪的草,又綠又嫩,拔來吃瞭,不但沒有毒死,反而連身上的傷病也好瞭。
於是大傢都吃,眾人的傷好瞭,病也沒有瞭,人人都說那是神草,爬倒磕頭禮拜。開頭叫’讓羌人活’的草,叫著叫著,簡化成瞭’羌活’。從此,中藥“羌活”的名字就流傳下來瞭
為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ncisum Ting ex H.Chang或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幹燥根莖及根。羌活主產於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省。寬葉羌活主產於四川、青海、陜西、河南等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幹。切片,生用。
【藥性】辛、苦,溫。歸膀胱、腎經。
【功效】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溫發散,氣味雄烈,善於升散發表有較強的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之功。故外感風寒夾濕,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較重者,尤為適宜,常與防風、細辛、川芎等祛風解表止痛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若風濕在表,頭項強痛,腰背酸重,一身盡痛者,可配伍獨活、藁本、防風等藥,如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2.風寒濕痹。本品辛散祛風、味苦燥濕、性溫散寒,有較強的祛風濕,止痛作用,常與其他祛風濕、止痛藥配伍,主治風寒濕痹,肢節疼痛。因其善入足太陽膀胱經,以除頭項肩背之痛見長,故上半身風寒濕痹、肩背肢節疼痛者尤為多用,常與防風、薑黃、當歸等藥同用,如蠲痹湯(《百一選方》)。若風寒、風濕所致的頭風痛,可與川芎、白芷、藁本等藥配伍,如羌活芎藁湯(《審視瑤函》)。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註意】本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血虧虛者慎用。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者不宜服。
【古籍摘要】
1.《藥性論》:“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喎邪,遍身頑痹。”
2.《珍珠囊》:“太陽經頭痛,去諸骨節疼痛。”
3.《本草品匯精要》:“主遍身百節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β-谷甾醇、香豆素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胡蘿卜苷、歐芹屬素乙、有機酸及生物堿等。
2.藥理作用:羌活註射液有鎮痛及解熱作用,並對皮膚真菌、佈氏桿菌有抑制作用。羌活水溶部分有抗實驗性心律失常作用。揮發油亦有抗炎、鎮痛、解熱作用,並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對小鼠遲發性過敏反應有抑制作用。
視頻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