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義簡釋】方中羌活辛溫苦燥,善散風寒,祛風濕,止痛,為君藥。
防風辛甘微溫,善祛風發表、勝濕止痛;蒼術辛苦溫燥,善祛風濕、解表,二藥助羌活散風寒濕解表、止痛之力,合為臣藥。
細辛、白芷辛溫,祛風散寒,通竅止痛;川芎辛溫,善祛風活血止痛,三藥助君臣藥散寒祛濕止痛;黃芩、地黃性寒,清泄裡熱,地黃可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之弊,共為佐藥。
甘草調和諸藥,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既能疏散風寒濕邪,又兼清裡熱,故善治外感風寒夾濕所致感冒,或原患風濕痹痛又感風寒,並兼裡熱者。
【應用】風寒夾濕感冒。
1.感冒 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癥見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澀。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2.痹證 風寒濕邪所致。癥見關節疼痛,腰膝沉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見上述證候者。
【制法】以上九味,白芷粉碎成粗粉,以70%乙醇為溶劑,用滲漉法提取;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采用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油,藥渣與其餘藥物用水提醇沉法精制,取上清液與白芷滲濾液合並,回收乙醇後濃縮成清膏。依法加入蔗糖粉、糊精,制成顆粒,幹燥,噴入羌活等揮發油,混勻,即得棕黃色顆粒。氣香,味甜、微苦。
【劑型規格】顆粒劑,每袋裝15g。
【用法用量】薑湯或開水沖服,1次1袋,1日2~3次。
【其他劑型】本品還有丸劑、口服液、片劑、膠囊劑、噴霧劑等劑型。
濕熱證及陰虛氣弱者慎用。
①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②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中成藥。
③風熱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紅腫熱痛,咳吐黃痰。
④陰虛氣弱者慎用,汗出過多體質虛弱者慎用。
⑤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⑥服藥三天後癥狀無改善,或出現發熱,咳嗽加重,並有其他嚴重癥狀如胸悶、心悸等時應去醫院就診。
【適宜配伍的中、西藥】
可與川芎茶調散、感冒清熱顆粒合用,三者均屬於祛風散寒藥,可配伍應用治療感冒風寒表實證。
【禁忌配伍的中、西藥】
(1)不宜與含甘遂、大戟、芫花或海藻的中成藥合用,如紫金錠、乳癖消片、心通口服液。該配伍屬於中藥學“十八反”范疇。
(2)不宜與含藜蘆的中成藥配伍,如三七血傷寧膠囊,方中細辛與藜蘆的配伍屬於中藥學“十八反”范疇。
(3)不宜與噻嗪類利尿藥、降血糖藥同用,因為甘草的主要成分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促進糖原異生,升高血糖;產生水鈉瀦留,患者出現水腫、高血壓等。
(4)不宜與阿司匹林同用,兩者合用易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阿司匹林對胃黏膜有刺激,而甘草含甘草酸,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抑制胃酸分泌,兩者呈現藥理拮抗。
【現代研究】本品主要有解熱、鎮痛、抗炎、鎮靜等作用。《中國藥典》規定本品每袋含黃芩以黃芩苷(C21H18O11)計,不得少於1.5mg。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甘草同生地,解表除濕兼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