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湯
〖組成〗羌活(9g) 防風(9g) 蒼術(9g) 細辛(3g) 川芎(6g)香白芷(6g)生地黃(6g)黃芩(6g)甘草(6g)
〖用法〗上九味,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之,而不用湯投之。
〖功效〗發汗祛濕,兼清裡熱。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或浮緊。
〖方解〗本方治證由外感風寒濕邪,裡兼蘊熱所致。風寒濕邪,侵犯肌表,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惡寒發熱,發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裡有蘊熱,故口苦微渴。治宜發汗祛濕,兼清裡熱。方中羌活入太陽經,祛散在表之風寒濕邪,並兼止痛,為君藥。防風祛散風寒,勝濕止痛;蒼術入太陰經,解表祛濕,二藥助君藥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之功,共為臣藥。細辛,白芷,川芎祛風散寒止痛,其中細辛主入少陰經而功擅止癰,白芷主入陽明經而兼能燥濕,川芎主入少陽,厥陰經而功擅行氣活血以宣痹,此三味與羌活,蒼術合用,為本方“分經論治”的基本結構。生地,黃芩清泄裡熱,並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九藥合用,使寒濕得除,蘊熱得清,則表裡之證俱瘥。
配伍特點:溫清並用,重在溫散;藥備六經,“分經論治”。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外感風寒濕邪而兼裡熱證的常用方,亦是體現“分經論治”思想的代表方。以惡寒發熱,無汗,肢體酸痛,口苦微渴,苔白,脈浮為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常用於感冒,急性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腰肌勞損,頸椎病等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有裡熱者。
3使用註意:據病情之輕重,以服法調控發汗力量的強弱;風熱表證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