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傢推薦一款受風後頭痛的中成藥,這個中成藥最早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本書是宋代惠民局收錄的當時的經驗方,把有效果的做成散劑,這樣方便服用和攜帶,類似今天的中成藥。
這是什麼中成藥呢?
就是川芎茶調散
首先還是來看他的組成:
川穹調茶散主要由川芎、羌活、細 辛 、白芷 、荊芥 、防風、薄荷 、 甘草組成,為治風邪頭痛的常用方。
主要藥物當然是川芎,川芎是治療頭痛的很重要藥物,基本我們中醫治療各種頭痛基本上都離不開川芎,。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血瘀氣滯,胸痹心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頭痛、風濕痹痛。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為君藥。
羌活,辛、苦、溫。歸膀胱、腎經。能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項強;風寒濕痹,肩背酸痛;羌活鎮痛力強,善治太陽經頭痛(後頭痛牽連項部)。
羌活針對的是太陽經就是後頭痛,很多人受風後,有的人感覺眉棱骨痛,有的人感覺後邊痛,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精準用藥的問題,也就是中醫的歸經問題。
細辛,辛,溫。歸心、肺、腎經。能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鼽,鼻淵,鼻塞流涕;寒痰停飲,氣逆咳喘。細辛散寒止痛,長於治少陰經頭痛(頭痛連齒),並宣通鼻竅,防風疏風解表,為佐藥。
白芷,辛,溫。歸肺、胃、大腸經。能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眉棱骨痛,牙痛,風濕痹痛;鼻鼽,鼻淵,鼻塞流涕;帶下;瘡瘍腫痛。白芷善通竅止痛,治陽明經頭痛(前額及眉棱骨痛)。
荊芥可以疏風止痛,防風可以祛風,薄荷可以清利頭目。
用方要點:本方為治風邪頭痛的常用方,以頭痛,鼻塞,脈浮為辨證要點。
就是我們頭部受到瞭風的侵襲,導致的頭痛、鼻塞、都可以嘗試用這個中成藥。